? ? ?道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礎,是整個道路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,與路面共同承擔行車載荷。路基即指路面基層以下部分一定范圍的土體,包括為獲得具有均勻承載能力的路基而進行的局部換土部分,回填、移挖作填聯接處的緩和區段部分,都屬路基的組成部分。
????根據路基設計標高和原地面的位置關系,一般分為路堤、路塹、半挖半填路基等幾種形式。
????道路對填土的要求十分嚴格,對填土所用材料必須慎重選擇,并按有關規范和設計要求認真壓實,以保證道路的強度和穩定性。
????填土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一個整體,在填土選料上最好采用強度高、水穩定性好的材料。
????路基工程中常涉及到的土類,就其表現的穩定性,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????(1)最穩定的土:漂石(塊石)、卵石(碎石)、粗砂、礦渣、石夾土、石質土,這些材料內摩擦系數大,其強度不受或很少受含水量影響,級配良好的礫石混合料,密實程度好。這類材料經合理鋪筑碾壓,可筑成穩定的路基,是填筑路基的很好的材料。
????(2)較穩定的土:這類土是路基填筑中最常用的材料,包括砂土、砂性土(砂粘土、粘砂土)、粘性土。
????①砂土:無塑性,透水性強,毛細上升高度很小,具有較大的內摩擦系數,強度和水穩性均較好。用振動法或灌水法充分壓實后,路基壓縮變形小。在有條件情況下摻加一些粘性大的土,更能提高樂實后路基穩定性,改善路基使用質量。
????②砂性土:既含有一定數量的粗顆粒,使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和水穩性,又含有一定數量的細顆粒,使其具有一定的粘結性,不致過分松散。遇水干得快,不膨脹,容易被壓實而形成平整堅實的路基。
????③粘性土:細顆粒比重大,內摩擦角小,而粘結力大,透水性小,吸水能力強,吸水時膨脹,干燥時收縮,毛細現象顯著。干燥時堅硬,不易被水浸濕,但浸濕后亦難使之干燥,且潮濕時強度大大降低。在季節性冰凍地區,遇不良水溫狀況下,路基容易產生凍脹和翻漿。經充分壓實并采取良好的排水措施,能筑成穩定的路基。
????(3)穩定性較差,不宜作路基填料的土:包括粉性土、重粘土、淤泥和淤泥質土、肥粘土、鹽漬土、草甸土及白堊土、白僵土、泥灰巖等。
????①重粘土:重粘土(蒙脫土、伊里土、高嶺土)的工程性質與粘性土相似,但其塑性更大,潮濕時膨脹更強烈,干燥時收縮更大,透水性極低,壓縮性大,壓縮速度慢,抗剪強度低,是不良的筑路材料。
????②淤泥和淤泥質土:這種土形成初期,有微生物作用,在水中形成的一種構造沉積物,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??紫侗却笥?的砂粘土及孔隙比大于1.5的粘土都是淤泥。這種土具有高度的吸水性,且水穩定性極差,工程性質不良。
????③肥粘土:塑性指數大于60而小于100的粘土稱為肥粘土,塑性指數更大時為極肥粘土。這樣土結構緊密板結,但遇水軟化,含水量變大時,其體積膨脹,凍結時還易產生凍脹,一般不宜做路基填土。
????④鹽漬土:在地表層lm厚內易溶鹽含量大于5%的鹽土和堿土共生土壤,這種土一般遇水時穩定性變差,不宜作填土材料。
????⑤草甸土:在地勢低平、水分豐富、滋生著草甸植物(蘆葦、地榆等喜濕性植物)條件下形成的土壤。土質粘重,經常處于滯水狀態,干旱季節,由于水分蒸發,地表堅硬或出現龜裂現象。這種土不易壓實,且如作為路基填土,一旦有機雜物腐爛變質,路基會發生松軟和不均勻沉陷等現象。
????⑥白堊土、白僵土、泥灰巖等土壤都是穩定性比較差的土壤,一般不宜作為填土材料。
????用于路基填筑的土料,必須從技術經濟、環保等方面綜合考慮,原則上就地取材或利用路塹挖方土,對填土材料總的要求是:具有良好的級配或一定的粘結能力,易于壓實穩定,基本不受水浸軟化和凍害影響等。對淤泥、腐植土等穩定性較差的土,一般不作為填土,必須使用時,應根據有關技術規范,限制使用或采取一定處理措施。
????由于各種土性質不同,在以不同種類土填筑路基時,應分層填筑,層數應盡量減少,每層總厚度應不小于0.5m.不得混雜亂填,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動面。以透水性較小的土填路堤下層時,其頂應作成4%的雙向橫坡;如用以填筑上層時,不應覆蓋在透水性較大的土所填筑的下層邊坡上。凡不因潮濕及凍融而變更其體積的優良土應填在上層,強度較小的土應填在下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