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種特性? 垂吊型、花籬型矮牽?!┍馈l芽適溫為22℃至24℃,發芽天數為4至7天,無常規垂吊矮牽牛的禿頂現象,栽培前期和后期盆面均有花朵。
該品種短日照下亦能開花,早花,較常規垂吊矮牽牛早花3周至5周?;ㄉ姓t色、玫紅、藍色、熱帶紅、粉紅、淡紫、葡萄紫、淺紫、鮭紅、白色、混色和海浪混色。
穴盤育苗? 垂吊型、花籬型矮牽牛的蔓生習性在移栽后才出現,因此穴盤育苗階段與普通矮牽牛相同。
第一階段此階段為胚根萌發階段。該階段結束,胚根長約0.6厘米,子葉即將出現。
此階段,土溫應保持在22℃至24℃之間,保持栽培基質中等濕度。
由于使用丸粒化種子,第一天濕度應略高,使丸粒溶化。
種子不需要覆蓋,若發芽階段濕度不能得到保障,則輕微覆蓋有助于提高濕度。
土壤pH值應為5.5至6.0,EC值應低于0.75,光照強度不能低于100勒克斯。
第二階段該階段莖稈和子葉出現。該階段結束,胚根長1.2厘米至1.8厘米,子葉已完全展開,第一片真葉即將出現。
此階段,土溫應保持在20℃至24℃之間,保持栽培基質中等濕度。
土壤pH應為5.5至5.8,EC值保持在1.0至1.5之間。
子葉完全展開后,開始施用氮肥濃度為100ppm至150ppm的液肥,每周兩次。
光照強度應控制在1萬勒克斯至3萬勒克斯之間。
第三階段該階段為真葉生長和發育階段。要想生產出高質量的矮牽牛穴盤苗,第三階段的水分管理非常關鍵。該階段結束,胚根長度超過2.5厘米且有側根,具有兩三個分枝。
此階段,土溫應保持在18℃至21℃之間。
在避免出現永久性枯萎的前提下,兩次澆水之間讓土壤干透。
增施氮肥,濃度為100ppm至150ppm,推薦使用N-P-K比例為14-0-14的復合肥或其他的鈣基氮肥,如硝酸鈣等,每周兩次。
土壤pH值應為5.5至5.8,EC值應低于1.5。
幼苗成熟階段只要溫度可控,光照強度可增加至5.4萬勒克斯。
植株長出3枚真葉時,施用比久一次,濃度為5000ppm。
第四階段該階段要準備移植或運輸。此階段通過綜合調控水分、溫度和養分進行煉苗。該階段結束,根系已把基質團結起來。莖基部有三四個分枝。
此階段,土溫應保持在15℃至17℃之間。
再施用一次比久,濃度為5000ppm。
在不引起生長障礙的情況下,在兩次澆水之間讓土壤干透。
土壤pH值應為5.5至5.8,且EC值應低于0.75。
施用100ppm至150ppm的氮肥,推薦使用N-P-K比例為14-0-14的復合肥,每周兩次。
光照強度應保持在2.5萬勒克斯至3萬勒克斯之間。
栽培管理
栽培基質使用排水良好、無病害的無土栽培基質。
溫度管理定植后最初幾周夜溫保持在13℃至16℃之間,待花芽出現后把夜溫降至10℃,以促進基分枝,并使株形更緊湊。
需要注意的是,矮牽牛在成熟時應降低溫度以煉苗。如能正確管理,‘雪崩’能很快適應環境變化,甚至能耐零下幾度的低溫。溫度高于24℃,矮牽牛的分枝枝條顯著增長,導致植株徒長。
誘導開花‘雪崩’花量大,早花,不禿頂,短日照亦能開花。
光照處理從苗期5片葉子或更早一些的時候開始提供長日照。移植后繼續提供長日照,直到最少長出12片葉子為止。在年初的短日條件下栽培時,繼續補光可以縮短栽培周期。在早春時,延長日照時間或黑夜打斷(從晚10點到清晨2點提供4小時的光照)是比較可行的。
濕度管理基質略干后再澆水,確保水分充足,但不要過飽和,使基質干濕交替,有利于根系發育。
養分控制基質中硼的含量應維持0.5ppm至0.7ppm的水平,以防止生長點壞死和盲花現象的發生。舌狀葉的出現表明缺鈣、缺硼,可通過葉面施用100ppm至150ppm的硝酸鹽進行消除。